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来源: 梁甫超

  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退一步说,即使不能取得成功,至少也可以有所收获。对我来说,学习外国语,也是如此。33年前,当老师教授我们英语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30年前,当我决定自学日语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当时学习英语的往事,当时自学日语的往事,我仍然记忆犹新,使人不能忘怀。

  我是读高中时才开始学习英语的。读初中时,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我们学的有些课程根本没有老师教;作为外国语的英语,更是如此。

  我们就读的学校离家很远,需要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而且要走几十里的山路,路上要花几个小时。虽然那时已经有县城的班车经过学校附近,但是我们一般不选择乘车。原因有三:一是班次少;二是我们是半路乘车,司机根本不会停车;三是没有多余的钱。所以,通常我们就是几个同学结伴而行,上午十点多便从家里出发,到达学校时一般是下午一两点了。到了周末,考虑到我们几个外区的学生路途遥远,学校允许我们可以不听下午的课,吃过午饭后提前回家;这样好是好,不过也缺了一些课。现在我还记得,第一堂英语课我就缺席了。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的英语老师水平很不错。他曾经给我们讲过,《卖火柴的小女孩》那篇英语,他只花了一两个早晨就全部背诵下来了。我们也听说,他的父亲解放前是国民党军官,老师自己的英语是外国人教的;难怪他的发音很好。我敢说,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有些嘉宾的发音都不如他。有次我从学校教研室的窗口经过,看到了老师的备课本,里面写的全是英语。

  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有的好,有的差。不过其中最好的,自然非英语莫属了。有人猜测有工人教过我或者辅导过我,根据是我们村里有家工厂,而且我们认识几个工人。其实不是这样的。我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可能是对外国语好奇的缘故吧,平时关注得比较多,结果自然就有回报了。在全年级上百学生中,我与另外一名同学的英语成绩始终是冠亚军,而他是复读生,我不是。

  学校阶段的学习时间始终是短暂的,很快,我们就高中毕业了。当时,虽然早就恢复了高考制度,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高考,因为有分配名额的限制。而且,由于农村及城市教育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有机会参加高考、又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还是少之又少。在那时,考上大学就等于“鲤鱼跳龙门”,人生的命运由此大为改变。

  而对于大多数不能参加高考的人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也和大家一样,回到农村务农,并由此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自学之路。

  高中毕业前,我曾经随口说过,回家后想继续学英语,其实只是说说而已,因为连起码的收音机都没有。要知道,1980年代初期,一个农村家庭拥有一部收音机,在当地也可以算一则新闻,产生的轰动效应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家庭拥有一部豪华车。再则,当时人们的看法还很狭隘,他们认为:在学校很多人都学不好的东西,现在想在家里学,根本不可能;就连母亲也扔给我一句话:要是你把英语学好了,我就用手掌给你煎鱼。

  不过,回家后不久的一天,爷爷告诉我说,他们卖掉了一头肥猪,用其中一半的钱托人去县城买收音机了,好让我学英语。说实话,爷爷的文化并不高,奶奶又不识字,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英语,学了有什么用,我能不能学好,等等。他们给我买收音机只是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而已。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因为可以听英语广播了。同时,我觉得买收音机花了不少钱,听就要听出名堂来。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一有空就听收音机。一天,我无意中听到一个外国语节目,当时根本不懂那是什么语言,节目结束时才知道那是日语。得知电台将举办下一轮日语广播讲座后,我赶紧邮购来教材,开始了日语学习之旅,并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这应该归功于爷爷奶奶对我的理解及支持。否则,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当农民并没有什么不好,可是我觉得自己的视野决不会像现在这样宽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那里还没有用上电,用煤油灯照明,有时还买不到煤油。我一般是在晚上听收音机学习,自然要用煤油了。买煤油的钱也是爷爷奶奶的。后来用上电了,电费也是他们付。

  冬天的晚上,我听完广播、看完书时,两腿有时冻得受不了,觉得很难受。上床睡觉后,要很久才觉得有些暖意。即使这样,我自学英语、日语的步伐并没有慢下来。

  1988年,我看到一份报纸广告,武汉某科技日语函授进修学院招生,我打算参加其中的科技日语高级班学习,可是学费需要80元。这在当时也不是一笔小数字,因为我于1989年2月中旬去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广播函授英语课程”的优秀生选拔考试时,成都到北京的火车硬座票价也才35元。我没有问父母要,他们也没有,而且也不支持我的想法。出于无奈,我只得向爷爷奶奶求助。爷爷在听说我的想法和打算后,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过了一段时间,我又需要买本词典,又是他们慷慨解囊。

  1990年9月,我开始在本镇的初级中学担任初中1年级英语的代课老师,由此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以后的时间里,虽然换了许多工作,但是都与外国语有关。就是工作了,我也没有放松过这两种语言的学习。有时住处离上班地点近,我就早早起床,洗漱后先学习1小时外国语,然后吃过早饭去公司上班。晚上下班回来,也是先吃过晚饭,休息一会儿,就又开始学习1个多小时的外国语,然后就寝休息。多少年来,这些已经形成了习惯。

  我爱看书,也爱订阅外国语杂志,更对一些赛事感兴趣,因为参赛可以直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1993年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外语培训中心与日本巴贝尔株式会社联办的“全国首届中日翻译大奖赛”,获得二等奖;1995年参加它们联办的“第二届中日翻译奖励赛”,获得三等奖。1995年我参加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知识》杂志社和日本岛崎弘之国际奖学会联办的“日语作文比赛”,获得“奖学生奖”(相当于一等奖)。这些成绩虽然算不上什么,但是却激励我更加努力,因为事实已经证明“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学习英语和日语多年了,在翻译方面也积累了一点经验后,我就一直想考个翻译证书来检验自己的翻译水平。我第一次了解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 CATTI,以下简称“翻译资格考试”)是在2004年3月。那时,我刚到南京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空闲之余爱浏览网站。一天,无意中看到有关翻译资格考试的消息,当时我就有点心潮澎湃,很想去试试。后来得知当年下半年将试点日语考试,我更萌发了参加考试的念头。9月初,我邮购了刚刚出版的《日语二级翻译口笔译考试大纲》(当时尚无指定教材),收到后按照考试时间要求做了样题,严格对照参考答案给自己评分,过了,心里就有了底;估计正式通过考试也没有问题。结果11月正式参加考试,也是一次性通过,尽管综合和实务的成绩都只有60多分。考试前,我并没有做特别的准备,只是多年来一直喜欢钻研翻译而已。2005年11月,我在第二次参加英语二级笔译考试时也通过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因为刚过合格线,说明自己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提高。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我们是高中才开始学习英语的,两年后就是漫长的自学之路;而日语我完全是自学的。我现在还记得,在那次日语试点考试之一的上海考区,约有56人参加日语二级笔译考试,通过的也只有7人左右,也许我是唯一自学的吧。所以,如果你通过了考试,不要沾沾自喜,那说明你花了时间(或者说纯粹是运气好),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能证明你翻译时就没有问题了,自己还是需要继续努力,因为学无止境。没有通过,也不要气馁、埋怨,说明自己花的时间不够,或者平时学习时走马观花不仔细。气馁和埋怨于事无补,浪费的只是时间和精力。

  我有时看到一些消息,说有的同行在翻译公司做了几年,也获得过公司或客户的好评,却未通过考试。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忽视翻译质量、一味追求翻译数量,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要知道,翻译公司是盈利性公司,其翻译行为属于商业行为,他们对译员的要求是翻译速度和效率,由于时间的限制,翻译出来的东西往往不可能做到字斟句酌,这样自然不能和考试的阅卷要求相提并论。所以有时同行未通过考试,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则,个别翻译的东西随意发挥的地方太多,已经严重脱离了原文,当然通不过考试了。我曾经在2家翻译公司做过,公司提供给客户的译文也不是没有问题(有时问题还不少),因为客户对翻译成品的要求不一样,有高有低,很少有客户要求提交的翻译成品达到出版级的。而我听过考试推介会,听说阅卷标准是按照出版级要求操作的,这样败北的自然不在少数,通过的分数也不是很高。另外,由于目前翻译市场混乱,个别翻译公司使用新手做校对(甚至是瞎指挥)的情况还是有的。我就遇到过类似情况:某家翻译公司的副总和翻译主管都不懂日语,却可以抛开原文来评价译文的好坏。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大家学习外国语的目的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很多人都想通过参加某些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在这里,我就备考教材和参考书的使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拟报考的同行参考。如果时间充裕,使用指定教材当然最好了;如果时间有限,使用其他教材也是可以的;俗话说,殊途同归嘛。关键是研习译文及翻译文章时要做到一丝不苟,尽量弄懂所有问题,不要急于求成,一味讲究速度,作完就了事。在处理翻译质量和翻译数量的关系问题上,既要重视翻译数量,更要重视翻译质量,而且要把重视翻译质量放在首位,不然就是滥竽充数,翻译水平长时间内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说到参考书,现在可以供大家选用的就更多了,不过按照我的理解,英语方面,陆谷孙先生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2版)》(上海译文出版社,收词22万条)和吴景荣、程镇球先生主编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商务印书馆)以及姚小平先生主编的《汉英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都不错,这些参考书堪称经典,值得信赖,尽管它们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日语方面,我觉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日汉大词典》和《新汉日词典》都很不错。这两本词典均是1980年代编写的,估计有些新词查不到,这是其不足的地方。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教材及参考书也是如此。不必强求一致。

  大家参加考试、获得证书的目的很多,其中之一可能就是希望通过获得证书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换句话说,就是拿到一块敲门砖。不过,有了证书,有时求职却并不尽如人意。出现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现在的各种外国语证书太多,令人眼花缭乱。证书多了,用人单位自然就很迷茫,不知道哪个证书适合本单位的岗位要求。其次,各种证书的考核要求有高有低,使得用人单位对持证者的翻译水平也认识不清。再则,一些证书开考的时间不长或者推介力度不够,一些用人单位还不熟悉。比如,如果你去公司应聘英语翻译职位,对方往往会问你有没有专业英语四八级证书或者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如果你应聘的是日语翻译职位,他们往往会问你有没有日语能力考试一级证书或者其他什么由日本开考的证书;在这些证书中,能够体现一个人真正翻译水平的,可谓寥寥无几。就是你应聘的公司让你做翻译测试题,我估计,评估你译文的人,有时水平可能和你一样,有时还不如你的也有。所以说,翻译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职业,至少我觉得笔译是这样。但是,愿意为此奉献一生的却大有人在,我就算是其中之一。

  从我开始第一次接触英语到现在,已经33年了;从我开始自学日语到现在,已经30年了;现在,我觉得在英语、日语学习和翻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过去,我迷信别人(尤其是权威)的译文;现在,我可以从别人的译文中发现错误和不足;当然,这不能说明我比他们做得好,但是至少可以说明自己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可以从政府的白皮书中找到一些瑕疵;当然,这不能说明我比他们做得好,但是至少我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就是成绩,更是收获。翻译资格考试自2003年12月开始进行首次试点以来,也已经10年了。其间,我于2004年11月通过日语二级翻译笔译考试,获得证书;2005年11月通过英语二级翻译笔译考试,获得证书。可以这样说,我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翻译资格考试有关;是它让我看到了自己取得的进步,是它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更是它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尽管走向未来之路有时会荆棘载途。今年,在翻译资格考试10周年之际,我又参加了日语一级翻译笔译考试;虽然现在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我相信“天道酬勤”,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持之以恒,必有收获!”相信这话没错。